打造共建共治共赢共享发展平台——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联盟意义与影响解析
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联盟在我市成立,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对胶州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对胶州未来经济发展特别是临空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胶州将如何展现担当、履行使命?笔者采访整理了部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国家级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一个获批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
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选择若干条件成熟的临空经济区开展试点示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相继批复设立了青岛、重庆、北京、广州、上海、成都、长沙、贵州、杭州等9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上之前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2014年10月11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址胶州,胶州市按照山东省、青岛市“机场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部署要求,同步申报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并于2016年10月20日获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联合批复,成为第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总投资415亿元的机场建设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的村民安置工程和总投资290亿的“四铁两高两桥”大交通工程已具雏形,为2019年9月新机场转场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联盟成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联盟由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发起,青岛、重庆、北京、上海、成都、长沙、贵州、杭州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为联盟创始成员。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联盟秘书长、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表示,“发出临空经济的中国声音,是联盟的使命。”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副秘书长马会先表示,联盟的成立填补了我国临空经济区建设领域无行业领导机构的空白,有利于促进、协调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联合体,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拓展中国临空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引导民航产业由基础性转向支柱性、辐射性产业,共同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之间协同发展,为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样板。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体制处副调研员江洪介绍,中国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联盟,将逐步构建起产学研交流与创新的平台,形成临空经济产业链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加强临空经济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对于指导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国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联盟成立后,将秉承“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平等协商、创新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原则,搭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合作平台,探索临空经济发展规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有益模式,加强临空经济区的国内外交流合作,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之间协同发展,努力使联盟成为全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建成国内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社会性的行业组织,为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供支撑服务。
为引领推动临空经济发展贡献胶州力量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胶州市委书记孙永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的重要指示,是对我们共同的嘱托;建设好、发展好国家级临空经济区,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作为联盟成立牵头单位,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发挥联络员、协调员、服务员的作用,推动示范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合作,并与国外先进空港城开展深度对话,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共同提升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下一步,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以联盟成立为契机,乘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东风,始终坚持走在开放前沿,推进全球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沿海开放新高地。同时,按照“港城一体化、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基础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工程、产业开发工程、人才引进工程、资金保障工程和政策支撑工程六项工程,努力实现配套优质化、招商国际化、开发集约化、产业高端化。同时,将瞄准世界500强知名临空关联企业,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打造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全力推动临空产业在149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打造区域性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引领区和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实现“区域航空枢纽、中国精益航空城、东北亚国际航空大都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