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胶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5月19日]

发布日期:2016-05-23  来源:胶州政务网

--2016年5月19日在胶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胶州市代市长 张友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政府工作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中共胶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记“加速弯道超越,确保青岛领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打造航空之城、物流之城、尚德之城、生态之城,在2015年度青岛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青岛十区市第二名。

    --经济运行保持中高速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走在前列。深入落实稳增长各项举措,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保持了在青岛市乃至全省同级城市中的领先位次。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81.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3%;完成税收100.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1亿元,分别增长39.6%、18.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分别完成898亿元、329亿元、368.8亿元,分别增长14.6%、1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877元、17220元,分别增长8%、8.3%。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

    “两大引擎”增量提速彰显主战场作用。借鉴自贸区先进经验,在国家级开发区探索实施“单一窗口”审批模式,累计签约落地项目75个,总投资755亿元、总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其中,京东电商、海尔有住智能集成等新签约落地项目15个;尼得科电梯、传化智能公路港等新竣工或主体封顶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15个。创业大厦、中加国际学校、西安交大附中、职工公寓正式启用,院士专家人才公寓扎实推进,产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依托青岛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的节点支点“双点”城市定位,推动国际物流港构建贸易联通高地。正式启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引进落地中远、中海集运等知名船运公司、货代公司20余家,增开至郑州、洛阳、西安、乌鲁木齐等4条对开班列和中亚、中韩2条国际班列,集装箱到发总运量呈爆发式增长,达到20.1万标箱,同比增长530%。

    服务经济发展组合拳打出稳增长实效。深入实施进镇办促工作开展、进重点项目现场促建设进度、进规上和成长型小微企业促稳定发展“三进三促”服务经济发展活动,解决镇办发展、项目建设、企业经营中的困难问题897项。项目建设扎实高效推进,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32个青岛市级重点项目竣工率居青岛十区市首位。建立实施企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精准扶持优强企业,积极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企业“过桥”基金和主办银行制度累计助企融资348笔23.9亿元、稳定企业信贷余额120亿元;依法完善房产权证,拓宽“三押一推”和场外市场融资渠道,撬动企业贷款39.5亿元,场外市场挂牌企业达到29家。93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28.2亿元,增长13.5%。持续强化品牌创建,新增青岛市级以上品牌24件、马德里商标150件,中国驰名商标增至8件。

    --产业调整坚持中高端主导

    智能制造体系渐成规模。着力引导企业顺应“互联网+”浪潮,全力支持海尔空调互联工厂、特锐德等智能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海尔空调互联工厂运营经验在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获现场专家一致推介,为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树立了标杆。全市25家企业获批青岛市级创新转型扶持项目,31家企业产品通过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均居青岛十区市首位。以千亿级高科技机电产业链和家电电子、冷链、数字化装备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中高端制造业加速智能化改造步伐,分别完成产值1351亿元、1031亿元,分别增长13.8%、14.3%。

    现代服务业繁荣出新。着力打造高端服务业孵化载体,84个青岛市“千万平米工程”项目投入运营142万平方米,超出年度计划51%。金融业稳健运行,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到96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46.5亿元、478.4亿元。启动建设青岛胶州市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实行生猪、大白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额人身保险惠及群众42.9万人。宝龙城市广场、房车公园开放运营,体验式消费提档升级。大沽河沿岸百亿级旅游产业链项目组团扎实推进,“山水洋河、四季有约”等品牌带动旅游业态多元组合、集聚发展,沽河生态游、休闲采摘游接纳游客人次大幅跃升。顺利通过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验收。

    农业现代化步伐稳健。着力推动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477家、246家,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9.2万亩。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经验分别在全省全国推广。建成青岛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40处,创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国试点(县)市。海洋渔业实现严管增效、科技增收、放流增殖。羊角椒、马铃薯、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红黄白黑”品牌价值持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成为青岛市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深化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建设,完成4段11.7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双回、苑戈庄节制闸改建,建成灌溉深机井221眼,新增、改善节水灌溉2.9万亩。

    --动力转换突出改革引领、“双创”齐驱

    改革深化释放制度红利。编制发布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审批清单,政府权力事项及行政审批事项分别由5985项、356项精简到3011项、263项。深入推进“三证合一”改革,企业注册由26天缩短至5天。全年新批准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26个,新签约过亿元内资项目67个,到账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达到8亿美元、304.5亿元。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国率先试点。李哥庄镇顺利完成全省首批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目标任务,率先在全省建成完整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累计完成土地流转、林权和实物资产交易1275宗,合同金额2.35亿元,实现村级增收4717万元。

    创新驱动释放科技潜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认定青岛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0家、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发明专利授权105件,分别增长138%、128%。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机械总院青岛分院等驻胶科研院所与我市43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149项。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新院区正式启用,金属材料强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等国家级实验室分室加快建成,创成我市首个青岛市级先进制造系统工程公共研发平台。

    创业孵化释放经济活力。出台创业贷款担保等22条扶持政策,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同比增长87.3%。着力打造青岛厚德创客港,以创业大厦融创空间为核心,形成以西安交大创客空间、中机云创空间、胶邦里仁科创基地等为支撑的“1+N”模式。科技孵化器新竣工13.9万平方米,新启用15.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1%、529%。在孵企业超过100家,其中45家入库青岛“千帆计划”。新引进“千人计划”创新团队3个,硕士、副高职称及以上人才681人。

    --民生改善致力城乡协调、全民共享

    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完善,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多。切实保障征迁群众合法权益,超前解决征迁后就业、养老、医疗、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全面完成机场建设红线区域内征迁任务2.4万亩,涉及10个村庄13145人、112家企业、398家经营业户及6143座坟墓,规模、效率均创造了青岛市乃至全省的新纪录,广大干部群众协力谱写了和谐征迁“同心曲”,这种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值得全市人民铭记。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不缺失,统筹做好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全市新增就业3.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以内。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多层次医保体系,报销和救助总额达6.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6720元、5040元,企业退休养老金人均达到每年19080元,发放80岁及以上高龄津贴1670多万元。新建公租房1066套,改造农村危房500户。阳光民生999统筹安排资金1.5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5.9万余人。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城乡配套均衡布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市政、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8.8%。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修建农村公路51.4公里,延伸新建温州路、泸州路等7条道路,新铺设供热、供水、供电等市政管线126.1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完成5项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全市规模化供水村庄覆盖率达到96.7%。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32所中小学、幼儿园。我市学子取得2015年高考全省文科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名、亚太青少年机器人国际赛冠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节省群众医药支出3600万元。疾控中心和6处卫生院完成改扩建。疾病防控、国医馆建设、妇幼保健和医养结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0-15”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圆满完成。我市获评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青岛唯一全国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市。

    文明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尚德精神广泛弘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胶州人”典型库增至580人,“山东好人”以上荣誉达26人。市民广场人防工程主体建成。广场文艺周周演等文化惠民活动走向常态化。成功举办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全国典型,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首批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全域环境治理持续强化,生态改善惠及全民。恒力构建天常蓝、树常绿、水常清、地常净的宜居环境。攻坚突破大气污染防治,率先在青岛市全部淘汰黄标车,空气质量优良率列青岛十区市第一。创新开展“送您一棵幸福树”活动,新增造林2.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1%,东石万亩林场初具规模,全市万亩林场达到5处、5.6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同步。新铺设管道283公里,新建成1处市级、5处镇级、4处小集中污水处理厂和16处污水处理模块。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镇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被确定为青岛市排污权交易国家级试点,成为全省获评宜居镇村最多的(县)市,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市、全省首批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市。

    社会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协调共进彰显和谐。调整充实镇级安监机构,推广实施网格化实名监管,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启用总投资3.9亿元的“天网工程”,全市刑事警情下降14.8%,大要案破案率始终保持100%,群众安全感列青岛十区市首位。在青岛市率先实施法定途径分类解决信访投诉,“N+1+1”矛盾化解机制不断完善。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成果持续巩固。胶州市志续修完成初稿。2万吨储备粮增储任务率先落实。民族宗教、新闻广播、统计、档案、地震、机关事务、外事、对台、对口支援、贸促、供销、移民、慈善、红十字、气象、水文、邮政、通信、盐务、烟草专卖、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实现协同共进。

    --政府建设公信力、执行力全面增强

    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依法治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平安和谐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在全省同级城市中唯一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市。自觉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建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26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持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下降17%。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成审计整改155项。严格履职问责,严肃整治“庸懒散慢拖瞒”和违纪违法行为,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

    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新提高。以精简、务实、高效为原则,创新实施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全程控制、节点管理、多元监督“五环”工作法,政府工作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不断增强。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成效明显。不动产登记中心整合运营。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资金节约率分别达到5.1%、10.2%。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市上下在中共胶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奋斗目标,以更加坚定的理念、更加敏锐的意识、更加进取的精神引领全局、开拓奋进,带动区域发展持续走在同级城市前列,开创了胶州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秉承忠心赤胆的为民理念,抓关键、惠民生,久久为功推动了思想行动的新改观。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妥善处理好发展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坚持问题导向、克服惯性思维的提出,还是大项目观、环保观、民生观的落实;无论是“三问”“双10”“三民”政群互动机制的建立,还是“三进三促”服务经济发展活动的开展,都坚持尊重民意、集中民智、保障民生,使群众生活的持续改善有了坚实物质基础、健康环境保障和科学评判机制。特别是政府实事累计完成投资168.2亿元,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十一五”末的1.8倍、3倍。

    “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打基础、利长远,谋定而动开创了名市实区的新局面。全市上下牢记“功成不必在我”,把握发展规律,洞察发展大势,为打造青岛北部新区走好了先手棋。尤其“一带两区四板块”战略布局以及临空经济区等一系列规划蓝图的超前谋划,为胶州长远发展提供了科学遵循;国家级开发区和国际物流港“两大引擎”加速发力,为带动全域转调创、构建“一带一路”综合贸易枢纽蓄积了先发优势;胶东国际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的迅速推进以及千亿级产业链的强力打造,为胶州把握黄金发展期辟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弘扬创新实干的担当精神,勇改革、促发展,攻坚克难增创了弯道超越的新优势。我们始终坚信“幸福不会从天降”,只有尚实干,才能实现美好蓝图;只有勇作为,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只有敢担当,才能不负人民重托。围绕创新实干,我们“五加二、白加黑”地投入到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一线;围绕创新实干,我们引进打造“两院一港”,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创新实干,我们争当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改革试点,营商环境逐步接轨国际,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青岛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从“十一五”末的16家增至94家,技术合同交易额2年时间从0.24亿元增至8.18亿元,市场主体总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10.8万户,胶州力量加速彰显!

    各位代表,奋进历程值得铭记,艰辛付出赢得荣耀!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也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团结拼搏、共创共享。在此,我代表胶州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市干部群众,向所有驻胶单位和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胶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转型亟待破解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要素制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够灵活,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存在不均衡,水利设施抗旱能力显露不足,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在服务、执行、廉洁、勤政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对此,我们将牢记使命责任,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和2016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时期,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将存在,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尤其山东半岛城市群与沿黄流域、环渤海区域加强合作,青岛市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提升面向日韩的空中门户功能、建设欧亚大通道多式联运中心,都将大大凸显胶州的区域枢纽地位、国际门户优势和铁路口岸功能。站在新起点,更需认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今后五年,按照中央、省委、青岛市委和胶州市委部署要求,全市上下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奋进,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打造航空之城、物流之城、尚德之城、生态之城,加速成为高端制造高地、总部经济基地、人才资本洼地、区域交通要地、生态宜居福地和区域贸易中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级城市前十目标,全面建成幸福宜居的青岛北部新区。经济建设上,牢牢把握胶州仍将长期处在工业化进程后期这一特殊阶段,建设提升“五区一园”六大重点功能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大沽河旅游度假区、东部中央商务区、生态农业特色功能区和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联动融合、开放发展,做强高端制造、现代物流、“互联网+”3条千亿级产业链,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3:46.5:50.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4%,拉动生产总值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文化建设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放型、低成本的营商环境成为区域服务品牌,尚德精神内化为广大市民人生观、价值观的正能量指引,传承千年的商埠文化实现复兴。社会建设上,全面构筑新兴智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智能化程度更加贴近城乡居民的美好期待,市民获得感充分体现在公平共享和生活改善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城镇拓展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全面固化,天蓝、树绿、水清、地净成为常态,基本建成集约高效、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各位代表,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抢抓黄金发展期,加速壮大“两大引擎”,构建“五地一中心”,推动发展又好又快。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4%。到账外资增长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上述目标,将重点围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致力打造高端制造高地、总部经济基地,培育壮大新增长动力。

    一是壮大提升先进制造业,引领重点行业企业走研发拓产新路子。增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助推作用,推动规上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力争新增青岛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6家,新建专家工作站10家、青岛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重点引导锅炉及辅机、铁塔与钢结构、电力电气3大重点优势产业突破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以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加快汽车零部件、木器家具、食品加工3大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鼓励通过兼并重组、技术革新、嫁接电商等,扩增利润空间和市场影响力;支持家电、冷链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延伸服务链,保持竞争优势。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00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20家,打造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百强工业企业、千家转型升级企业。做大品牌经济,新增注册商标1000件,新创青岛市级以上品牌18件。着力推动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主板、创业板上市企业及“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家左右。

    二是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联动提升。实施现代服务业“369”工程。推动3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同时依托6个重点功能区集聚培育9个产业,重点加大总部经济、航空服务、电商会展、中介咨询、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业态引进培育力度,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产业扩量提质。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建成运营以传化智能公路港、宝湾国际和普洛斯物流园等为主体的临港物流中心。推动区域贸易金融保险创新聚集区建设,深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做好社会责任险、商业健康险创新试点,有序扩大生猪和大白菜价格指数险投放范围。落实小贷、担保、民资公司分类评级和退出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依托旅游产业“161”规划布局,大力推进沽河景观带、六大景区组团及生态博物馆系列建设,挖掘整合大沽河绿道长廊及沿岸镇村田园生态链、人文景观链、体验式项目链,加快建成九顶莲花山拓展训练基地、儿童梦想小镇等旅游项目,提升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和特色旅游产品。

    三是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引领“五大拓展行动”扩面提效。实施现代农业规模、智慧、生态、品牌、普惠“五大拓展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广“耕种管收”代作模式,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5%。加快推进现代畜牧示范园区、养殖小区和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推动渔业生产向组织化、工厂化模式转型。着力控减面源污染,构建全程监管体系,实现生态养殖与农业、林业、渔业有机结合。完成贾疃、南庄两座大沽河橡胶坝加固,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深入实施“红黄白黑”品牌提升工程,支持“互联网+农业”营销创新,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

    四是规范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集成创新作用,集聚壮大新材料、增材制造、数字化设计与测试等领域全职科研队伍;围绕材料性能、智能识别、生物医学等方向建设科研平台及实验室,助力制造业企业突破自主研发和产品提升的瓶颈制约。推动机械总院青岛分院“1311”项目建设,打造高端制造技术云服务平台、3个国家级实验室及国际合作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研发中心。规划建设集检测装备研发、标准化、检验、认证、国际合作于一体的青岛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厚德创客港“1+N”模式,新建众创空间5家,力争入孵企业200家,新增创业3000人以上。构建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技术(产权)市场服务体系,设立科技产业基金,确保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0件。

    五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引领政策潜力加速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PPP项目库,创新实施境外融资、债券融资,完成20亿元资金募集。纵深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规范化建设,打造胶州样板。推动“信用胶州”建设,构建由政府工作人员示范引领、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为主体的全民道德诚信建设体系,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为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转移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二)坚持协调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建设与文明创建协同共进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推动区域交通要地建设,打造区域性经济联通枢纽和城市文明标杆。

    一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多规合一”,完善规划体系,扎实推动城乡规划全覆盖。整治提升老城区功能环境,完善拓展新城区功能配套。加快西部城区寺门首路、兰州西路延伸拓建,全面完善路网管网。深度挖潜商贸特质,推动传统商贸嫁接电商,依托“实体店+网店”模式加快“电商换市”步伐,构建传统业态、新兴业态错位发展的现代商贸中心。着力突破东部中央商务区,重点推进辛庄、赵家滩村村民回迁和瑞华小学主体竣工,加快完善主次干道修建,有序构建现代化商务中心和金融小镇。

    二是增强特色镇建设发展活力。统筹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着力推动镇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进一步释放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机制创新潜力,打造李哥庄临空生态小城市。放大胶莱依河、傍站、临港区位交通优势,围绕服务空港布局产业、提升环境,全面打造“四化”同步示范镇。加强铺集省级示范镇建设,突出足球小镇定位,建设青岛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打造全国知名驻训基地。全力支持洋河打造“全镇是公园、村村是景点”生态乐游小镇,引领带动西南镇域生态资源保护开发,重点做强生态观光、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带动西南板块协同联动发展。

    三是均衡布局基础设施。全面对接机场综合交通体系。以青岛轨道交通8号线、12号线、14号线及8号线支线、16号线支线接入我市为契机,协同推进机场快线、济青高速、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建设,开工建设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构建半岛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城乡路网。延伸新建青年路、泉州路、梧州路,修建徐州路等3条次干路以及海尔大道市东渠桥、赵家庄公铁立交桥、扬州支路桥,完成常州路、扬州路等15条道路综合整治,整修农村公路56公里。积极推动汽车客运总站建设,开通至黄岛等3条跨区公交线路。切实完善城乡供水设施,实施棘洪滩水库调水二期工程,打通九龙水厂至城区净水管道,满足群众安全饮水需求。

    四是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评选推树“最美”胶州人和集体,不断丰富“尚德胶州”内涵,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领共建美好家园。长效开展广场文艺周周演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动镇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扩面。建成市民广场及地下活动空间,推动体育中心主体竣工、市民文化中心全面启用。着力培育崇尚阅读的城市文化,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面向社会有序开放学校操场,办好第八届全民运动会。

    (三)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生态宜居福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废气废水、城市扬尘、噪声、固废综合治理,重点确保PM2.5、PM10、氮氧化物等浓度持续降低。建成金洲环保热源厂,全面完成10吨以上燃煤锅炉超洁净排放改造。坚持治水先治污,完善“1+10+9+X”污水处理体系。新建5处镇级、8处小集中污水处理厂,加快污水主次管网及村庄管网配套建设,全面实现胶莱河、大沽河沿岸54个村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建立覆盖农村环境全要素的质量监测体系,积极探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二是集约高效利用资源。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大园区整合力度,用足增量、盘活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花”、新兴产业“插柳成荫”、落后产业“腾笼换鸟”。增强水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计划用水和水源地水质动态监管。编制实施城区防洪排涝规划,积极开展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试点,铺设排水管渠4.4公里。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实体交易。

    三是构建完善生态屏障。科学划定城市绿线、河道蓝线。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送您一棵幸福树”活动,推动万亩林场转型升级,不断丰富森林业态。依托山洲、明山、沽河、东石等万亩林场,启动森林保育涵养五年行动计划,逐步厚筑城市自然生态屏障。纵深推进美丽胶州建设,提高沿山沿河沿村沿路绿化水平,提升薄壳核桃、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园建设水平,新增造林2.6万亩,完成城区绿化15.6万平方米。实施7条农村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整治云溪河、护城河、市东渠及支流亚行项目剩余段,启用“三河”中水回用设施,确保三里河、大沽河、少海等水体稳定达标,逐步建成人水和谐、河湖联通的水系格局。

    四是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20万平方米。力争公交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7%。启用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率先完成全域农村改厕任务。

    (四)坚持开放发展,持续构建联通内外的互利格局

    立足我市开放型经济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积极构建人才资本洼地和区域贸易中心,推动发展扩增量、强存量、提质量。

    一是着力完善引进来走出去开放机制。坚持引资、引贸、引智相结合,提升“引进来”质量效益。围绕航空制造与维修、智能装备、海洋装备、节能环保、汽车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八大领域,更新完善招商指导目录,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和镇办招商密度,深化与世界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努力培育新支柱产业,打造胶州制造升级版。全力确保50个重点推进项目全部开工、20个项目竣工或投产。加大招商引贸力度,积极招引德国邮政、顺丰、亚马逊等大型快递、电商企业进驻我市,创设区域仓储分拨中心、结算中心,推动国内外知名船运公司和货代公司落地开展海铁联运、冷链运输、大宗物资交易业务,带动总部型贸易公司及关联金融机构汇聚我市,加快打造区域贸易中心。强化“引人才就是引项目,引人才就是引资本”的理念,加强与华电、石油大学、青科大等高校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围绕机械装备、冷链、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探索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确保全年新引进外国专家和归国人才210人、硕士博士500人以上。坚持市场布局调整与贸易结构优化相结合,提升“走出去”层次水平。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企业借力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创新外贸发展模式,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推动加工贸易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逐步提高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比重,加快实现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二是强力打造复合型专业化招商队伍。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研究制定招商工作意见,完善政策配套,选好配优专业招商人员,加快培育一支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招商队伍。探索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积极与国内外专业招商机构开展合作,在临空经济区试点实行专业招商人才聘任制。建立招商队伍常态化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业务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重振走千山万水、访千商万企、道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强化招商考核,定目标、定责任,切实保障招商实效。

    三是全力构建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锚定“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方向,积极接轨国际,纵深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全面推行清单管理模式,提升行政审批标准化水平,以承接落实国家、省及青岛市下放取消事项为契机,对阻碍和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审批环节和事项,加大调整取消力度。大力破除行业中介垄断。简化市场主体注册注销流程。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企业经营性收费,建立收费和价格清单管理制度。加强与海关、国检协作联动,率先在全国探索制定监管标准,积极争取青岛港“单一窗口”在我市复制推广,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整体通关效率。

    四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第一,全面提升国家级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率。发挥开发区大项目主战场、外资项目主阵地作用,规划建设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突破引进飞机制造、汽车整车及发动机等百亿级大项目,加快尼得科电梯、创新集团电子产业园、京东电商产业园、海尔有住智能集成产业园等大项目投产运营步伐。确保项目新签约15个、新开工13个、新投产或投入使用13个;力争新增签约投资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开工和新竣工投产面积双超200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商务区建设,配套完善小学、幼儿园、购物中心,加大胶州湾岸线湿地修复和沿海沿河区域生态保护力度,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新区。第二,完善国际物流港口岸功能。编制完成国际物流港规划,加快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建设,争创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力争获批全国铁路临时开放口岸。完善提升互联互通综合贸易枢纽功能优势,积极构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跨境电商胶州园区建设;联合海南橡胶、加铁物流,打造国际橡胶交易中心、粮食交易中心。向东加大中韩快线开行密度,向西开通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青新欧班列,向北开通至莫斯科的青满俄班列,向南开通经广西凭祥至越南的青凭越班列,确保全年铁路集装箱运量达到30万标箱,力争突破40万标箱。第三,全面启动临空经济区建设招商。全面拉开149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努力创成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碧沟河改道工程,全力保障机场防洪安全。积极申建空港综合保税区,力争早日获批开建。围绕航空制造与维修、航空培训、物流、会展等产业,面向世界强企加大对接引进力度,积极培育航空和临空产业链。以大沽河为临空经济区城市内河,统筹两岸规划建设和功能布局。扎实推进蓝天小镇和机场征迁安置区建设。加快临空经济区启动区规划建设,高标准配套水电气暖等地下综合管廊。第四,优化提升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创新“以景养区、以区护景”运营模式。强化基础配套,完善综合交通及慢行系统,实施少海北路、胶马路综合提升工程,构建便捷舒适的游览环境。全面对接临空经济区高端商务需求,完善游客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功能,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努力招引孔子六艺文化产业园、国际会展中心、迪士尼主题广场、青啤广场等文商旅项目,开工建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青岛分院、宝佳世界湾健康城、欧洲镇健康颐养等项目,建成宝龙历史文化街区、日韩风情街,启用大沽河博物馆,打造集运动休闲、康体养生、购物餐饮、文化商务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五)坚持共享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强化改革发展成果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做到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不缺失,努力让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优化完善保障机制。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探索实施大病特殊救助,推动长期医疗护理向农村延伸。推广“医养一体”新模式,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张。完成96套公租房改造和700户农村危房改造。统筹提升阳光民生999救助实效。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大精准脱贫攻坚力度,扎实完成5110户、1025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二是均衡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12所中小学、8所幼儿园,实现全市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建成启用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扩大职教补贴覆盖范围,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化全国名师进胶州和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活动,完善提升中小学教师梯队,均衡配置城乡师资。

    三是纵深推进医改惠民。开展“健康胶州”行动,加快引进高端医院进驻运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实现法人治理结构和医院管理现代化。全面落实普遍两孩政策,确保妇幼健康水平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加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机构硬件水平。

    四是建设整洁舒心城市。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积极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突出新老城区主次干道、学校周边、商圈、市场、车站等整治重点,严格执法,推动市民业户文明习惯养成。加大22个老旧小区整治力度,探索实施无物业小区规范管理办法。有序推进9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扎实做好片区回迁安置。统筹全域停车场规划建设,加大治超治限力度,多措并举整治交通拥堵,打造安全畅通出行环境。编制智慧胶州规划方案,探索完善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智能化管理模式,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全方位高效监管。

    五是巩固提升和谐环境。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网格监管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化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全力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持续强化道路交通、危爆物品、消防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448公里,全面建成“15分钟消防圈”。推进“天网工程”深度应用,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村庄、公交站点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刑事警情常态低位运行。探索建立司法行政标准化体系,推动信访制度改革和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协同发展社会各业。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扎实推动胶州市志续修工作。积极争创山东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残疾人培训就业。抓好新闻广播、档案、机关事务、地震、外事、对台、对口支援、贸促、粮食、供销、移民、老龄、慈善、红十字、气象、水文、邮政、通信、盐务、烟草专卖、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服务于民,以廉洁勤政的作为取信于民,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促进公平正义。

    (一)切实强化法治意识,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严格执行问责规定。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法治精神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

    (二)切实强化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引领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包容失败、允许试错的创新环境。突出项目推进、企业服务和发展考核方面的机制创新,积极应用“互联网+”模式实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技术路径创新,鼓励多种形式的“微改革”和“微创新”。探索实施部门3年滚动规划预算编制、预决算信息公开,重点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和绩效评价,盘活用好存量资金。

    (三)切实强化廉洁意识,全面提高清正干事能力。坚持做到慎终如始,防微杜渐,防腐拒变,不断凝聚“干实事,是本分;干成事,是责任;不出事,是品格”的共识。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政策落实、预算执行、民生资金、工程建设项目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用好审计结果,推动整改落实。加大突出问题领域监察力度,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完成公车改革,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惩治违纪违法问题。

    (四)切实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高效执行能力。不断巩固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三问”“双10”问题征集办理反馈机制,依托政务热线、行风在线、“三民”活动等政民互动平台,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扎实推进2016年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兑现本届政府民生承诺。完善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建设项目“四个联合”和代办帮办专项服务模式,推动行政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继续开展“三进三促”服务经济发展活动,及时解决镇办、项目、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胶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确保青岛领先,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的青岛北部新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