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 > 医疗

正确对待小儿发热 细心呵护宝宝健康

发布日期:2018-05-10  来源:胶州政务网

  “护士!救救我的孩子!”前几天,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哭着跑到胶州中心医院小儿注射室。护士长迟培芳赶紧联系儿科医生紧急下达医嘱,值班护士也立刻加入抢救当中,大家紧张有序地实施急救措施。所幸,患儿面色很快转红润,眼珠恢复正常,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在场人员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样惊险的情节经常在小儿注射室上演,很多孩子抽风多是因发烧后家长给孩子穿太多捂盖造成的。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在护理过程中有些家长缺乏相关知识,采用一些不当的方法,从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在此迟护士长指出一些家长护理发热患儿的错误,并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1、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些家长将小儿裹得很严实,怕再着凉。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热性惊厥。

  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被,有利于散热。平时小儿应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2、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这样做实际上是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白酒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酒精擦浴已经淘汰,但是许多家长及老人并不知晓。

  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3、不正确使用退热药。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就连去医院就诊都主动要求医生立刻开退热药;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38.5℃,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最好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药。

  4、盲目喂消炎药物。小儿发热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但有一些家长,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消炎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下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菌群紊乱、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小儿发热时,最好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5、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要求输液治疗。有不少家长认为,输液好得快,主动要求输液,甚至要求多输几天。殊不知静脉输液存在风险,可引起输液反应、交叉感染等。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需要输液的,医生会跟家长沟通后开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