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办动态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镇办动态

用活“加减乘除” 抓实“点线面体”

发布日期:2018-06-27  来源:胶州政务网

 三里河街道:扮靓生态宜居幸福城乡环境    

  自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三里河街道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作为实现创文常态化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学习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先进经验,以奋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不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向着建设生态环境好的宜居幸福三里河大步前行。截至目前,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评比活动中,三里河街道已连续8次位列全市各镇(办)第一名。

  全市进入“后创城时代”以来,三里河街道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推动创城常态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通过用活“加减乘除”、抓实“点线面体”,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幸福的城乡环境,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良好成效。

  人财投入勤用“加法”

  “多管齐下”瞄准“关键

  发力点”

  三里河街道瞄准体制机制建设、人力物力投入、细节亮点打造等关键发力点,多管齐下,做足了整治工作的“加法”,主要体现在三个“加”。

  加强组织领导,明晰目标思路。始终把组织领导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前提,通过理顺机制、确立目标,确保整治工作任务明确、推进顺畅。立足运行定机制,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定期将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题,放到党政联席会或专题调度会上进行集中研究、会商解决、联动执行,此举有效解决了辖区内垃圾乱倾乱倒、村庄杂物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立足实际定方案,制定并出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目标清晰、运转通畅、主体明确、责任具体”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后期工作的开展。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整治能力。始终把资金投入作为确保整治效果的关键,努力让每一笔钱花得值、用得好。加大基础性投入。由办事处投资300余万元,按照50人/桶的配备标准,增加了全处村(居)的垃圾桶配置,新增垃圾桶1200个、补齐垃圾桶盖2000个,并按照每年30%的数量进行动态更新。实行市场化运作。在道路保洁上,办事处投入资金450多万元,聘请物业公司对辖区所有基础道路进行全方位保洁;在村庄保洁上,投资350多万元,对基础薄弱的31个村,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进行专业保洁,对基础较好的20个村庄,由村庄自行组织保洁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保洁;在垃圾清运上,每年投资50多万元,对全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清运、统一处理。实施动态化保洁。办事处投资180多万元,成立了由物业公司组建的动态清理队伍;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由10名保洁员、3台清理机械组成的机动队,全面负责村庄保洁范围以外的各类垃圾。目前,辖区内公共区域的环卫保洁已实现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累计清理各类垃圾点7000余处,清理村(居)各类生产生活垃圾达3000余吨。

  加深细节打造,提升整治品质。始终把细节打造作为普惠群众的“特色牌”,让群众得实惠。在204国道、南外环、青年水库南岭、匡柘路等区域开展植树增绿活动,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达1550亩。在主要道路和村庄、社区内部,将价值观、村规民约、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制作成公益围挡和手绘墙,不仅提升了村(居)美化水平,也让群众耳濡目染的接受了精神文明教育。到目前,已累计制作公益围挡和手绘墙达20000余平方米。在已基本实现村内亮化的基础上,将实现村庄连通路照明全覆盖作为发力点,由办事处投资300万元,在东计斤庵、西计斤庵等10余个村庄实施了“全域亮化”工程。现已新增设路灯300盏,极大地方便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夜间出行。

  重点整治巧用“减法”

  “全民参与”打造“文明

  风景线”

  三里河街道在创建中,把辖区广大群众作为重要责任人,巧用群众力量作“减法”,攻克了城市顽疾、交通秩序等一系列治理难题。

  干群同心合力减顽疾。坚持发动村(居)全面参与整治工作,将环境整治问题举报电话向群众公开,对群众反映的占路经营、噪音污染、私搭乱建等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受理,对突出问题,集中联合整治。整治后,由属地村(居)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动态巡查,切实确保问题不反弹。自整治开展以来,先后整治“散乱污”企业16家,清理河道达10公里,拆除私搭乱建24处、面积达3770平方米,取缔违规摊点1300个,成功将澳门路、北京路等集贸市场改造成了样板市场,辖区市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开展志愿服务减成本。坚持党群联合开展志愿服务,将创城时期开展的“党员先行、携手创城”活动进行延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文明劝导、文明引导、文明监督活动。将“三社联动”融进志愿服务,以社区为单元,积极鼓励志愿组织开展文明宣传、垃圾清理、关爱老人等服务。目前,全处已有志愿服务组织15支,志愿者1000多人,先后在东苑新天地小区、宝龙城市广场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500人次,服务群众14000余人,有效降低了街道单方面投入成本。

  倡树文明新风减陋习。通过典型推树、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力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开展“最美系列”评选,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的形式,不断推树模范典型和先进村庄,并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专栏进行广泛报道。结合全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意见》,组织管区和村支部书记,到兄弟镇(办)就红白理事会建设进行了现场“取经”。探索开展了以清洁家院、清洁街巷、清洁田园为主题的“清洁乡村”活动,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养成。以“管区+社区”模式为依托,在全处村(居)开展了“双联共建”活动,通过结成25对共建村庄和8对共建管区、社区,有效促进了城乡文明的深度融合、充分互动。去年至今,全处已累计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26场,宣讲分获山东、青岛、胶州一等奖,先后推树“最美胶州人”10名,营造了广大群众学榜样、争先进、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推进创新广用“乘法”

  “点面结合”铺开“整体

  覆盖面”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三里河街道本着“点面结合”的理念,打破常规手法、大胆创新思路,有效释放“乘法”的倍增效应,通过创新“三项举措”,铺开了城乡环境整治的整体覆盖面。

  垃圾分类打开试点突破口。将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渠道,通过选取管理村、刘家村、逯家沟3个村试点,实行了“三级分类、逐级过筛”垃圾分类回收方式。一级分类由村民对自己每日生产的生活垃圾,放入专用垃圾桶和垃圾袋装好放于自家门前。二级分类由村级保洁员将分类垃圾桶和“其他垃圾”定时集中回收到村级收集点进行二次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归集进办事处配置的垃圾回收专用车,对“有害垃圾”由村庄进行统一封存;三级分类由市环卫处对“其他垃圾”用压缩垃圾清运车进行定时、定点清运,确保日产日清。通过这种“分类过筛”方法,村庄垃圾回收的“共性”问题得到了“个性”处理,为在全处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员垂范全面实行街长制。在市“街长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村庄、社区道路进行网格划分,将网格定人、定岗、定责,构建起“总街长、副总街长、村级街长”的“三级街长”体系。由村社党员干部担任三级街长,每日对各自区块内的环境卫生、村容秩序、广告牌匾、违建治理、集贸市场等内容进行“六看”。目前,通过推行“街长制”,广大党员的“生力军”和“顶梁柱”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营造出了“一名党员一条街巷、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格局。

  以奖代补调动全员积极性。由办事处每月出资20万元,在全处村庄、社区创新实行了“10分制以奖代补”形式,将“脏乱差”治理、移风易俗推进、私搭乱建清理等内容纳入评分标准,分三步走调动起了村庄、社区参与整治的积极性。第一步,初检评分定档次。将上级督办单、第三方督导、现场观摩、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作为扣分依据,依照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由专职人员对需整改问题进行清单登记、派单整改、限期销号。第二步,回头复验定分值。下达整改单后,由村庄、社区对照派单内容进行整改,并在期限前提出复验申请,由办事处统一验收、逐一销号、核算分值。第三步,依据分值兑奖励。对如期完成任务、通过统一验收、确定最终分值的村庄,按照每1分折抵1000元现金的标准进行奖补,并对失分较多的村庄进行通报。自实行“以奖代补”以来,每个村庄、社区都对照标准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营造出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长效巩固严用“除法”

  “聚焦考核”压实“清晰

  责任体”

  三里河街道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运用“除法”思维将责任压实到每个主体,通过做到“三个坚持”,倒逼每个主体紧起来、动起来,有效实现了整治工作的实效性、常态化。

  坚持第三方定期巡查,查找问题派单整改。每月聘请第三方与城管、环卫、物业等部门联合建立督导巡查组,对全处51个村庄、8个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例行检查,对辖区村庄、社区的内外环境、垃圾收运、设施维护、运行秩序等内容进行地毯式巡查,现场评分、排名通报,并将发现的问题梳理成清单,以督办单形式下发到管区、村(居)和相关单位进行限时整改。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进行第三方巡查30次,收集问题1000余个,派发整改单1050张,完成各类整改事项1050件,整改率达100%。

  坚持每月现场观摩,督导评比压实责任。每月由办事处主要领导带队,抽调纪委、农办等7个部门人员组成评分小组,组织班子成员、管区书记、环卫、物业、综合执法等,以观摩评比方式,深入村庄、社区进行“现场验靶、当面阅卷”。就发现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现场问责,由责任人自定整改时限,一并纳入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最终由党政办形成整改通报下发。到目前,通过现场观摩有效发现和解决村庄、社区各类问题27个,村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整治方向性得到进一步明确。

  坚持挂钩绩效考核,倒逼干部积极作为。始终坚持树立明确的考核导向,将各村庄社区每次的督导巡查、现场观摩成绩,与管区、村(居)考核办法相挂钩,把整治工作的完成量和效果作为“以实绩论英雄”的核心依据,综合评定各单位工作实绩,以考核倒逼干部抓整改、促落实。并且建立了环境整治督查专报,对项目进展情况一周一汇总、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对行动迟缓、进展不快的责任领导和部门,要求在党政联席会或专题调度会上作出情况说明和推进打算。通过制度的固化、考核的倒逼,有效避免了整改问题再反弹现象的发生。